您好,欢迎来到中原食品网!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当前位置: 首页 » 招商 » 招商代理 » 保健食品 »
点击图片查看原图

达摩斯之剑高悬 油脂演绎政策市

  • 发布日期:2012-09-20 18:42
  • 有效期至:长期有效
  • 浏览次数179

    生意社08月31日讯

    受美国遭遇严重旱情和美豆产量下滑炒作的影响,6月份以来,国内油脂期现货市场联袂走高,但呈现出期货市场涨幅强于现货市场、棕榈油涨幅低于豆油和菜油的特点。这与今年国内油脂市场供应充足的状况息息相关。展望后市,政策面压力将逐渐显现,并将限制油脂价格的走势。

    约谈奠定调控基调

    在近几年的调控中,除了抛储的方式,发改委还多次通过约谈油企的途径限制植物油价格上涨,从2010年以来,发改委曾三次约谈过油企。

    2012年7月份后,俄罗斯小麦产区干旱引发农产品(5.35,-0.04,-0.74%)价格大幅飙涨,三大油脂期货价格涨幅为40%~67%,现货价格也有27%~62%的涨幅。

    2010年12月初,国家发改委约谈中粮、益海、中纺和九三4家小包装食用油企业,要求4个月内各指定企业小包装食用油出厂价格、重点市场批发价格和直供超市零售价格均不得上调。政策落地有声,油脂价格出现明显回落。

    今年6月以来,在天气和美豆产量的炒作下,三大油脂期货价格上涨10%~13%,现货价格也有4%~7%涨幅,发改委从7月份以来两次出手调控价格,分别在7月底约谈益海、中粮,8月中旬约谈中粮、益海、鲁花、九三和汇福粮油等5家小包装食用油企业,要求上述5家企业建立食用油价格报告制度,定期向国家发改委报送食用油出厂价、批发价和零售价。

    最近发改委连续两次的约谈,一方面暗示了政府对在三季度末和四季度用油高峰限制油价上涨的态度坚决,另一方面调控效果也在市场上得以显现。调控以来,尽管外盘豆类市场连创新高,但国内油脂市场反弹动力明显不足。

    通胀压力或见底回升

    8月份的经济数据显示,我国7月份CPI为1.8%,但是并不意味着通胀压力减弱。进入8月份之后,猪肉价格小幅回升,蔬菜价格大幅上涨,粮油价格也小幅上涨,导致8月份CPI预期大幅回升至2.2%.而四季度节假日集中,物价上涨趋势明显,通胀将见底回升。尽管经济仍然低迷,国家延续宽松的货币政策,但是未来宽松的空间或将有限,尤其是对粮油价格走势的监管必将难以放松。

    当前国家握有大量的粮油储备,初步统计数据显示,大豆储备约1074万吨(其中国产大豆670万吨,进口404万吨)可折油200万吨,豆油直接储备140万吨,总计豆油储备在340万吨左右。菜油储备2011年底仍有120万~150万吨,加上今年计划收储的新季菜籽500万吨,榨油约190万吨,到2012年底菜油储备高达310万~340万吨。按照2011/2012年度2965万吨的消费量来算,总共接近680万吨的植物油储备量,相当于接近一个季度的消费量,可以看出,国家对油脂市场的调控能力很强,对油脂价格的影响具有主导作用。

    调和油国标或影响消费格局

    近月国家相关部门就食用调和油国标展开讨论,预计国标将会在今年年底到明年上半年出台。8月底中储粮正式推出小包装食用调和油,并在国内首次公布食用调和油产品配方比例,其中豆油和菜油的占比分别为47.5%和41.4%,2011年我国食用调和油消费量占油脂食用需求的35%,约为970万吨,小包装油消费量接近700万吨。由于调和油中各油类的比重一直都是油厂的商业机密,在没有严格的国标约束下,棕榈油等低价油在调和油中占据了较大的比重,而冠名油种的比重微乎其微。

    国标要求食用调和油统称“食用调和油”,不能再有挂名油种的存在,而且要求调和油产品必须标示配方比例。这也意味着未来食用调和油中豆油、菜油的占比将加大,而棕榈油占比或下滑。去年以来饱受国家打击地沟油和监管食品安全的影响,棕榈油消费量已有30%左右下滑,若国标得以公布执行,棕榈油消费将受到明显抑制,其走势将弱于豆油和菜油。

    整体看,美豆减产已成定局,在南美大豆销售进入尾声后,供应紧张的美豆将成为全球贸易的主要对象,有望推升美豆类价格延续涨势,国内油脂市场也将在成本支撑下上涨。但目前调控手段灵活,政府对市场的掌控力较强,政策犹如达摩斯之剑,主导着油脂市场的上涨幅度。在政策调控预期之下,油脂将呈现出明显的政策市特征,中长期趋势虽看涨,但涨势或受限,以震荡趋涨为主。

   

 
[ 招商搜索 ]  [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留言咨询

 
联系方式
您还没有登录,请登录后查看联系方式
免费注册为会员后,您可以...
发布供求信息 推广企业产品
建立企业商铺 在线洽谈生意
还不是会员,立即免费注册
 
该企业最新招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