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海峡两岸巴氏鲜奶发展论坛在福州举行。来自海峡两岸的20多位乳业专家共同倡导发展巴氏鲜奶,探讨了两岸乳业在新时代的发展大计,并且指出台湾地区自产牛奶几乎100%是以巴氏鲜奶的形式消费,而中国大陆巴氏鲜奶在液态奶中占的比例只有20%。
中投顾问食品行业研究员简爱华指出,随着中国的消费升级,巴氏鲜奶是新的发展趋势。巴氏鲜奶采用低温杀菌工艺,鲜奶中的乳清蛋白、维生素C、可溶性钙等营养物质损失较小。但巴氏鲜奶保质期较短、需要低温储藏,不利于储存和运输。而且巴氏鲜奶对奶源质量的要求较高,菌落总数不能够超过30万个/毫升,这也加大了巴氏鲜奶的生产难度。
简爱华又指出,常温奶采用135度的超高温灭菌工艺,使其在常温下能够长期保存。但在超高温灭菌的过程中,牛奶中的多种物质也流失了,其营养价值也大打折扣。国内以蒙牛、伊利为首的乳企投入巨资进行广告宣传,给消费者造成“好牛奶就是一盒盒可以放半年的常温奶”的错觉,从而使常温奶占据了液态奶80%的市场份额。
中投顾问发布的《2012-2016年中国食品行业投资分析及前景预测报告》中提到,在欧美发达国家中,巴氏鲜奶的消费量都占到整个乳品消费的90%,而在中国大陆,常温奶占据了八成的市场份额。中国相关部门应该加大巴氏鲜奶的宣传力度,使消费者认识到巴氏鲜奶的营养价值,逐步改变消费习惯。
中投顾问研究总监张砚霖指出,中国乳制品行业有特殊的国情。一方面,中国的奶牛未能实现规模化、集中化饲养,奶源质量普遍不高,未能达到巴氏鲜奶的生产要求。另一方面,中国幅员辽阔,奶源地和消费地相距较远,因此对鲜奶的运输、储存要求很高,使部分鲜奶不得不生产成常温奶。